他们都喜欢在 App 上租车,政府你在意吗?

· Aug 13, 2014

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出现的时候,总会遇到政策法规的障碍,因为他们走在了法规的前面。昨天,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发布《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》, 互联网用车成为又一个被打压的对象,但是,不用对此太过担心。

互联网公司斗政府

这篇通知在一开头就明确了打击对象:「一段时间以来,借助互联网和手机软件预约租车的消息频繁见诸媒体。」看上去,易到用车和 Uber 这种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冲击最大的汽车共享模式「最受伤」。

再赘述一下这个「通知」的基本内容:第一,从事汽车租赁经营必须依法登记注册备案。第二,不许把私家车用于汽车租赁经营。第三,租赁车辆不能作为未经许可的出租等行业运营,在没有取得合法客运经营资质的情况下,借汽车租赁名义从事营运活动的行为是违法的。第四,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者提供便利。

综合这几点「精神」来看,有价值的关键词有两个,一是「私家车」,二是「非法营运」。易到用车这种集合私家车开展带司机租车的模式,中枪最深。但是在易到用车 2 月底发布的一则公告里,他们把自己定位为「提供用车信息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,通过互联网向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提供客户需求信息,向有用车需求的客户提供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人员的供应信息,是预约用车供需双向信息的提供者。」在这场博弈中,灵活多变的互联网公司不一定就是吃亏受罪的角色。

另外,在规范租车用车市场的同时,政府顺便又提醒了一下屡禁不止的黑车司机:别太过分,别以为加入租车用车平台就可以洗白自己。大公司禁得住吓唬,私家车主就不一定,在今后加入租车平台之前,掂量掂量,也许就断了这个念头。

61e89b74jw1e4xs242qfrj20cm07pt8x

出租司机招谁惹谁了?

Uber 在全世界开疆拓土,随之产生的是与各地法律法规的冲突。只不过,在中国阻碍来的有些快:7 月刚刚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,8 月政府就发文加以规范。

在法国,Uber 通过线上付款规避了许多法国法规,司机不用缴税,也不需要巴黎出租车执照,不用缴纳要价 20 万欧元以上的执照费用,而且还不受限量的巴黎出租车执照的人数限制。这直接导致今年初法国出租车司机的两次大罢工,造成当地的大堵车和暴力事件。

而在北京,根据新浪科技的报道,几家大型出租车公司因为互联网租车的问题,已经联合「告了好几次状」。以 Uber 和易到为代表的租车公司因为价格不高,宣传攻势猛烈,其实已经对传统出租汽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。

政府发文加以「压制」,安抚出租车司机情绪的意图不能说是没有。

互联网改变了什么?

互联网入侵各个传统行业,带来的结果是这些行业被极大的改变,而在这个过程中,政府的话语权其实已经弱化了很多。但是,该有的立场不能丢,该说的话不能不说。不管是因为出租车市场既得利益受到侵袭,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不得已而刷脸,对于互联网用车,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:不支持。

但是,执行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,黑出租的屡禁不止就是非常好的例证。仅仅通过发一个通知就想让各个互联网公司规范行为,这个想法有些过于简单。

互联网行业侵入各种传统领域,带来了很多颠覆性的改变,颠覆正是他们的特质。从另一方面来说,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传统行业的冲击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,这些都可以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。在这个年代,政府还试图想对此加以抵制,无论如何是不明智的。与其抵制,不如合理的引导。年初发布「小客车合乘参考意见」正是对于拼车行为的引导。基于这种政策上的认可,哈哈拼车等应用才得以快速发展。

不过,不得不承认的是,在目前的互联网租车用车市场,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,比如对于车源的争夺,比如对于价格和补贴的设计。政府在这些方面加以适当的管理未尝不可。

出门问问的李志飞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,硅谷的创业环境非常好,创业公司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。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氛围,而在中国,这几乎是不能想象的。如果去问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,最头痛的事情是什么?恐怕很多人的回答都是「和政府打交道」。Uber 在全球的遭遇已经说明互联网用车行为无论在哪里都会遇到阻力,所以在中国,这种模式遇到政府的干预基本是必然的事情,想必各个公司早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。

当互联网公司变得足够强势的时候,被改变的除了我们的生活,恐怕还有政府。当初打车软件火到不行的时候,也曾面对和现在如出一辙的情况,现在,人们依然用的不亦乐乎。

 

0


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